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列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 [详情]
   还记得五年前的2013年,习近平在上海市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一次,总书记为何在内蒙古自治区参选?审议中,总书记有哪些精彩发言,传递了什么重要讯息? [详情]
   [详情]
   “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习近平的讲话饱含深情又催人奋进。 [详情]
   3月1日,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说:“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为您梳理。 [详情]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吴晶 黄小希)中共中央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线已经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 [详情]
   去年两会,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特别提到了一个地方:凉山州“悬崖村”。 800米的悬崖峭壁、218道破旧藤梯……四川凉山州昭觉县阿土列尔村彝族同胞胆战心惊的攀爬画面给总书记留下了深刻印象,彝族地区的偏僻和贫困状况,也挂在了他的心上。 习近平说,看着村民.. [详情]
     新华网记者 赵银平   【学习进行时】新一年两会在即,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与您一起品味习近平总书记在历年两会中那些深入人心的比喻。   1、绣花   2017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两次用到“绣花.. [详情]
   2013年以来,习近平已经参加了5次全国两会。以人大代表的身份来说,习近平参加全国人代会是履行职责;而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全国两会更是他抓工作、摸情况、作部署的重要平台。5年两会,习近平30次“到团组”,谈改革、抓党建、察经济、问民生、讲两岸关系、民族团结…….. [详情]
   2018年2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驱车2个多小时,从西昌市来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多年来,习近平50多次赴各地考察,走遍了中国14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区,“看真贫”成了他每次出行的必备科目。.. [详情]
 
首页  |  上页  |  下页  |  末页 当前:2203 / 2227    [2199] [2200] [2201] [2202] [2203] [2204] [2205] [2206] [2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