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地点:
绵阳市烈士陵园
红色记忆:
碧血染涪江气壮南山,丹心辉蜀土功著千秋。绵阳市烈士陵园内有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广场、烈士公墓等烈士纪念设施,烈士纪念馆展出烈士遗物90余件,记载了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间绵阳70余位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碧血染涪江气壮南山,丹心辉蜀土功著千秋。
绵阳市烈士陵园位于涪江、安昌江、芙蓉溪三江交汇处,园内有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广场、烈士公墓等烈士纪念设施。烈士纪念馆始建于1989年,馆内展出烈士遗物90余件,记载了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间绵阳70余位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1995年,绵阳市烈士陵园被评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在绵阳精神文明建设和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绵阳市公祭烈士活动在南山烈士陵园举行(视觉绵阳 赖杰 摄)
英烈故事传千秋 青山碧水慰英魂
绵阳市烈士纪念馆外观为八角仿清古建筑,“丹心辉蜀土,魂归故里,丰功伟绩著千秋;碧血染涪江,气壮南山,大节英名传万世。”纪念馆外的这副对联囊括了烈士们的红色故事。烈士纪念馆通过图片、文字、雕塑、实物展以及多媒体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绵阳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间70余位烈士的英勇事迹,整个布展以绵阳近现代革命史及中共绵阳地方党组织建立、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为背景,介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绵阳涌现出的革命先烈以及他们的丰功伟绩。如今烈士纪念馆已成为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烈士纪念馆序言对展厅展示的各位英烈进行了介绍:四川马列主义最早传播者革命先驱王右木、袁诗荛;为绵阳、四川革命事业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张秀熟、邹风平、刘克谐;在开展工农武装暴动支援川陕苏区斗争中牺牲的谭德政、张天汉等十位地下党员;万余名绵阳儿女参加红军北上抗日,6000多人壮烈牺牲;抗日救国,为国捐躯的刘稚琳、卢发社等1600多名勇士;抗美援朝,血溅疆场的陈开茂、蔡朝兴;边陲喋血的战斗英雄王庆容、功盖千秋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为抢救群众壮烈牺牲的郑发富、张红梅等。
烈士纪念馆后厅墙上的“烈土英名录”,镌刻着近9000名为民族独立与振兴、为国家繁荣与富强、为人民幸福与安宁而英勇牺牲的烈士英名。
烈士公墓位于纪念广场内,占地200平方米,呈几何块状堆积的烈士公墓上的五角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墓内安埋着67名烈士遗骨,其中有1949年12月12日在解放绵阳时牺牲于磨家沟的12位烈士,有1976年8月23日在平武县抗震救灾中牺牲的人民解放军副连长、一等功臣侯德富烈士……烈士墓后室内安放烈士骨灰,墓体正面的白色大理石上镌刻着烈士的姓名和生平简介,背面刻郭沫若书写的“浩气长存”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墓体正面25块白色大理石上镌刻着51位烈士的姓名和生平简介。
烈士纪念馆入口
缅怀英烈寄哀思 传承遗志担使命
据烈士纪念馆管理人员刘义海介绍,从3月至今,已经接待团体参观和祭奠人次达到5万多。清明3天,中小学生、机关团体比较多,还有不少以家庭为单位前来参观和祭奠,“每年至少有5万多人次前来烈士纪念馆,祭奠先烈英魂,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精神洗礼。”
轻轻地漫步烈士陵园,一草一木、一碑一石都让人肃然起敬。刘义海介绍,在英烈事迹宣讲中,烈士陵园着重围绕“爱国”的核心价值理念,把先烈的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着重宣讲英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甘洒热血的爱国精神,并不断挖掘烈士的动人事迹,抓好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发挥市委党研室、市教体局等部门资源优势,着力针对未成年人编写学生版讲解词,增强宣讲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广大青少年爱国爱家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刘义海介绍,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使烈士陵园遭受了空前破坏,烈士纪念馆多处地面裂口沉陷,框架柱、梁明显断裂,个别墙体严重开裂,馆内展板损毁严重。2009年4月,烈士纪念馆等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立项,主要建设内容为烈士纪念馆抗震加固及修复工程、烈士纪念馆重新布展、烈士纪念馆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等,总投资776万余元。经过历时9个月的修复,完成了烈士纪念馆灾后重建工程,并于2010年清明节前夕重新免费对社会开放。
如今,绵阳烈士纪念馆成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和生动课堂。南山公园常年开展的纪念、瞻仰、宣传绵阳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革命烈士、英雄模范活动,成为我市各级党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学习平台。
市民在烈士纪念馆参观
记者手记
弘扬英烈精神做新时代奋斗者
人之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今我绵阳烈士墓园所集九千儿女英魂,皆吾国、吾州之菁华,重于泰山之死者。
忆往昔豺虎遘患,生民涂炭,战地风腥,山河变色。我中国共产党暨志士仁人,顺环宇之归心,扬天下之正气,铁马金戈,叱咤风云,直欲挽狂澜,平妖孽,壮河山,寄大志,为驱逐日寇,为新中国之诞生、人民之幸福,不惜身赴台泉,以建大业,又何其壮耶!
绵阳,川西北之重城。诸英杰众志成城,前赴后继,张英风于涪下,奋神威于九州,至血染旌旗,魂寄宝塔,挽国人于危难,开一代恢宏史册,至传世而不朽。
每一次,在绵阳市烈士陵园读到《绵阳烈士纪念馆序》,总会被这些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引发无限思绪。
纪念馆内陈列的烈士遗物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记者走访了很多革命遗址,听到了很多革命故事。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者王右木烈士、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鼓动家袁诗荛烈士、被叛徒出卖英勇就义的四川省委宣传部长谭德政烈士,还有无数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精神总是激荡在心灵最柔软处,成为我们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市委党史研究室、各区市县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呕心沥血收集、整理的党史资料,鲜活的人物、尘封的往事,总给人以激励,催人奋进。
烈士墓园,碧水青山,可缅英魂延伫,萧萧古柏,至托无穷之悲。后辈祭扫,欣烈士魄有所归,悼者情有所系。
再读《绵阳烈士纪念馆序》,无限感怀:我们要更好地践先烈之脚迹,继承而发扬光大之,风雨无阻、坚毅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熊锐 刘毅 刘晏男 胥江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