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县岐伯镇茶亭境内的红军亭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从陕南进入川北,在随后的两三年中,经过一系列战役的胜利,先后粉碎了以田颂尧为总督办的“三路围攻”和以刘湘为总司令的“六路围攻”,给四川军阀刘湘、田颂尧、杨森、邓锡侯、刘存厚等各部以沉重打击,建立巩固和发展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3月28日,红四方面军离开根据地,于4月6日、11日先后进入盐亭北部的石牛庙、黑坪、茶亭、来龙、安家、剑河等地,打击敌人,撒播革命火种,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斗争精神。红军宣传的抗日救亡运动,更激发了盐亭人民的爱国热情。
“自1937年11月至1945年8月,我县参军抗日的人数达到30594人。”日前,盐亭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陶文元告诉记者,据当时盐亭县参议会一份记录档案显示,“我县役政成绩占全川和全国第一”。
盐亭县文通镇石牛庙场(原石牛庙乡)的红军纪念碑
血战店垭乡 39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
店垭乡,地处盐亭东北部,行政辖区几经变易(1953年7月,随大坪、富驿两区划归盐亭县。1973年12月因属升钟水库淹没区,又划属南部县)。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后,西进追敌至大桥北转升钟、西河、铁边,部分红四方面军来到店垭乡,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和乡村妇女会、儿童团、妇救会,组建了游击队,进而建立了乡苏维埃政权。
在红军领导下,组织民众打土豪、分田地、烧地契、除内奸、贴标语,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红军和游击队不断壮大,震慑一方,敌人调动剑(阁)南(部)盐(亭)剿共联合大队的兵力,对乡苏维埃进行疯狂围剿。4月17日晚,红四方面军和游击队正在开会,由于叛徒出卖,2000多敌人突然包围了会场。红四方面军和游击队立即冲出屋外反击,经过一夜激烈的战斗,终因寡不敌众,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严朝聘和其子及游击队员与39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
文通镇石牛庙场(原石牛庙乡)境内的锅匠顶,红军曾经在这里战斗
激战石牛庙 红军小队神速击退民练大队
1935年4月7日,红四方面军追歼国民党军队残部来到盐亭县石牛庙乡的锅凸岭。他们侦察到驻守石牛庙的敌人是国民党一个民练大队,队长叫梁仕俊,部下四五十人,装备精良。梁仕俊听说嘉陵江防线失守,吓得心惊胆战,遂收拾金银财宝潜逃,丢下一伙民练大队士兵惶惶不安,军心浮动。小队长彭文朗深知石牛庙也难保住,为了升官发财,孤注一掷。他对士兵们讲:“兄弟伙些,红军快要攻入石牛庙了,我们必须坚持抵抗,不抵抗只有死路一条。如果谁敢临阵叛逃,莫怪老子子弹无情!”民练大队士兵知道彭文朗心狠手辣,大家只好应声附和:“听从彭队长的指挥!”
五十多人组成的红四方面军小分队在锅凸岭山顶修筑工事,准备进攻石牛庙场镇。彭文朗得知消息,立即集合团丁,占领了对面的金鼎山,并布置火力阻击。红四方面军吹响了冲锋号,枪上膛,刀出鞘、喊杀声震动山谷。民练大队集中火力,也无法阻止红军前进,因为红军走的“之”字路,动作神速。相持不到十分钟,彭文朗眼看抵不住,慌忙撤退。一个团丁连滚带跑,枪也摔断了,被红军捉住。自命不凡的民练大队不堪一击,红军乘胜攻占石牛庙,彭文朗率队不敢还击,只得朝黑坪方向逃命,钻进了板庙子密林中。红四方面军小分队战士怕中埋伏,停止了追击,即速返回石牛庙驻扎。
奇袭卧龙山 红军布下疑阵巧妙脱困
据《红色盐亭》记载,红四方面军成功强渡嘉陵江后,主力部队从剑阁县的王河、元山一带迅速向梓潼方向推进,1935年4月3日直抵县城,派一小队到剑、南、盐三县交界的簸箕岭一个窑洞驻扎。红四方面军小分队到达石牛庙的行动吓坏了敌人。接着,红四方面军相继进入茶亭、安家一带,敌人军心动摇,惶惶不可终日。
4月25日,红四方面军9人来到丝公岭对面的明心寺,对寺僧们说:“你们不要怕,更不要乱跑,我们是劫富济贫的红军,是共产党的军队。”寺僧王官宗给红军烧开水吃干粮,红军战士付了3个铜元水费。晨光曦微的时候,红四方面军战士登上卧龙山,侦察敌情。
茶亭民团和县上赵锡之派来的3个大队,先头是梁华国(绰号梁牦牛)从周家山攻上来,红四方面军分队全部散开,只一人打掩护。此时,枪声震天,弹雨横飞,红四方面军战士机智勇敢地退到昆仑山腰,用旧衣帽挂在马桑树上,布下疑阵,便安全地转回簸箕岭。梁华国在丝公岭上乱打一阵,并无动静,派人上店子岭查看,才知中计,不知红四方面军战士去向何方,只得垂头丧气龟缩茶亭。
下午,卧龙山豪绅纷纷逃到金台寺内保命。次日上午,茶亭民团纠集土豪劣绅,扛上枪炮,经金台寺去胖土地山上阻击自仁和方面南来的红军。恰遇红四方面军两个侦察兵尾追而上,依托有利地形,突然袭击。团丁们昏头转向,鼠窜下山,向龟子包方向逃去。翌日,听豪绅们说,民团败逃后,来了4个红军,两个封锁山门,两个将没收豪绅们的东西捆成38捆,由民工运到梓潼仁和场去,后来分给了穷人。
4月12日,几个红四方面军战士从梓潼定远场来到安家猫儿山侦察,向敌人战壕内扔了几颗手榴弹,以探虚实,结果四周枪声大作,红四方面军灵活撤走。
4月17日,仁和方向红四方面军配合游击队,在盐亭太平境内(今剑河乡与梓潼交太交界处)的凉水井一带进行宣传,并对盘踞梓、盐边界的盐亭保安团黄东平部的二十一、二十二团进行毁灭性袭击,一举端了黄东平部驻在金台寺的老窝。
全国第一 三万盐亭儿女参军抗日
“红军撒播的革命火种,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斗争精神。红军宣传的抗日救亡运动,更激发了盐亭人民的爱国热情。”陶文元介绍,当时,盐亭的青壮男子不少人离开农村,走出学校,放弃商业,自愿应征入伍,妻送夫、父送子、亲友相送的场面到处可见。全县自1937年11月至1945年8月,参军抗日的人数达到30594人,其中1938—1942年五年间,每年参军均在2300人以上。这还不包括曾子荣招募的“志愿兵团”2400人;还有成都军管区徐参谋来县鼓动“青年投笔从戎”,从盐亭县招收赴印度青年远征军陈伷、胡顺清、蒋旭龄等50人;另有国民党中央发动的10万青年从军,从盐亭县中小学教职员工和社会青年中征集的“青年军”110人,他们分赴铜梁、泸州集训后赴前线参战,黄埔军校生有40多人。当时仅有32万人口男丁16万人的小县,参军人数之多,居全国之冠。据当时盐亭县参议会一份记录档案记载:“我县役政成绩占全川和全国第一。”(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毅 胥江 文/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