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 正文
走进四川省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之越王楼、碧水寺
发稿时间:2021-03-14 08:58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春节期间,绵阳暖阳常驻。站在涪江岸边望去,位于城区龟山之巅的越王楼愈发金光闪闪,与涪江岸边依山而建的碧水寺亭台楼阁相互映衬,形成一幅今古相承、十里红妆的美丽画卷。前不久,“越王楼—碧水寺历史文化街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近日,记者前去进行了走访。

  原标题:走进四川省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之越王楼、碧水寺——

  孤城西北起高楼 城市地标新顶流

越王楼历史文化底蕴厚重

  春节期间,绵阳暖阳常驻。站在涪江岸边望去,位于城区龟山之巅的越王楼愈发金光闪闪,与涪江岸边依山而建的碧水寺亭台楼阁相互映衬,形成一幅今古相承、十里红妆的美丽画卷。前不久,“越王楼—碧水寺历史文化街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近日,记者前去进行了走访。

  越王楼

  唐代“四大名楼”之一留下赞誉诗文上百篇

  戴上口罩,扫了门前的健康二维码,再拾阶而上,记者来到了绵阳的新地标——越王楼。穿堂而过,由“绵阳历史名人馆”“图说老绵州”“诗魂越王楼”“李贞与越王楼”“唐宫乐舞”“中国名楼馆”等为主题构成的绵州历史文化长廊出现在记者眼前。让人感觉行走在唐宫,正倾耳聆听李白等大诗人吟诵越王楼的华辞妙章,仿佛看见那些身着霓裳羽衣的韶华女子载歌载舞,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赞叹当今的国泰民安。信步登上越王楼顶,美丽绵阳,如画之城,立即尽收眼底。

  据绵阳市文化学者李德书介绍,越王楼是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任绵州刺史时建造,曾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唐代“四大名楼”。1300多年前,唐代越王楼落成后,李白、杜甫、陆游等历代名家对其均有赞誉,诗文多达154篇。越王楼后来曾数次遭毁损,多次重修,仍毁于明末战火。2001年,绵阳开始重建越王楼。2013年春节前,主楼高99米,内外共15层,总建筑面积达2.6万平方米的越王楼建成对外开放。重建的越王楼呈唐式昂斗飞檐歇山式,底层东西长66米,南北宽88米,是我国目前设计最复杂、楼层最高的仿唐建筑。

  走进古色古香的越王楼二楼,看着台上诙谐表演的川戏,品着富有四川特色的美味小吃,川人仿佛梦回唐朝,大唐盛世繁华依稀重现,依旧是那么熟悉而温暖。

  作为集各种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千年名楼,越王楼里总有川剧表演者的影子。2013年2月3日晚,新编大型历史川剧《越王楼》在越王楼广场恢弘上演,该剧由绵阳天青苑川剧团演出,严泽铣编剧。看过当晚演出的戏迷们,或许至今仍记忆犹新:夜幕初临,古楼巍峨,楼下人头攒动,随着川剧打击乐由远而近,一群唐宫彩女翩然而至。画面一转,古绵州浊浪滔滔,洪灾泛滥,官府贪腐猖獗,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新的绵州刺史越王李贞踏歌而来,故事就此展开。让人们在川剧中梦回大唐,唐代的越王楼也在川剧中走进现代。川剧与越王楼之缘,从未间断。

  “自2013年春节起,‘越王楼文化旅游节’作为绵阳的文化旅游重头戏,已连续举办多届。”四川越王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胥宗坤介绍,越王楼恢复重建以后,每年都要举办多场文化活动,2016年中国历史文化名楼第十一届年会暨第十三届名楼论坛也在此举行。

  “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这是诗圣杜甫特意为越王楼所吟的诗篇。时至今日,越王楼依然不断激发着诗人们的灵感,为它写诗作赋,为天下名楼之罕见。近年来,绵阳学者李德书经研究发现,诗仙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描述的正是绵阳的越王楼,李德书认为,李白写《上楼诗》时,李贞因反对武则天尚未平反,因而未写“越王”。而杜甫在越王楼作诗时,李贞父子已被平反昭雪,诗人自然直抒胸臆,一首千古佳作见证了越王楼的风采。

  碧水寺

  昔日破烂小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越王楼下来,穿过那条车水马龙、香烛店铺林立的街道,来到涪江岸边绿荫掩映着的几座阁楼前,这便是绵阳家喻户晓的碧水寺。由于防疫以及管理等诸多原因,碧水寺的大门春节期间仍处于关闭状态。记者从大门旁边乘坐电梯下到楼下,几经周转,来到碧水寺下面,静静流淌的涪江便出现在我们面前。

  沿着涪江岸边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座3层楼歇山式的观音大殿。“碧水寺摩崖造像”的金色铭牌就挂在殿门旁。透过古朴的暗红色木格窗,左边就能看到殿内崖壁上密密麻麻的石刻和摩崖佛像等。

  “这些文物非常珍贵!”李德书说,2013年,“碧水寺摩崖造像”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殿内的摩崖造像25龛和《般若金刚波罗密多心经》开凿于唐代贞观初年,造像题材有阿弥陀佛与五十二菩萨、西方三圣等,是四川地区重要的唐代初期摩崖造像,也是碧水寺的镇寺之宝。殿内那尊石刻圆雕立像,是唐开元年间所立,其神态安详,姿态端庄,是不可多得的唐代佛教造像,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攀至高处,环顾碧水寺园内草木茂盛,层台茸翠,参差曲折的楼台亭阁掩映在花草树林中,幽雅而宁静。靠近栏边,俯视江水缓缓东流,白鹭嬉戏翱翔。远眺对岸,城内高楼林立,大桥横跨,人来车往,城市繁荣喧哗,更显古寺的清幽。

  走在幽静的碧水寺,只见园中有园,山青水碧、园林古迹勾勒出一幅天然艺术画廊。奇妙的是,细细的泉水从龟山崖壁浸润而出,滴滴答答响在耳畔,仿佛西天梵音传来。据史料记载,碧水寺始建于唐代,因崖壁上的泉水终年流淌、叮咚悦耳,当时取名水阁院。到了宋代,有一部分僧众信士便依碧水崖扩建寺庙,改名碧水寺。碧水寺在历史长河中,几经兴废,到1981年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时,仅存破烂不堪的小庙。

  1985年,绵阳市文管所对碧水寺进行维修保护,历经数载,建成了占地60余亩的碧水寺文物风景区。199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碧水寺不再只是一座单纯的寺庙,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绵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标签之一。

  展望

  将越王楼碧水寺打造为绵阳城市地标新顶流

  站在东方红大桥上,绵延于龟山脚下、涪江之滨的越王楼、碧水寺仿古建筑群飞檐翘角,上指蓝天,下连碧波,楼台亭轩各具风姿。当年越王楼重建后,绵阳便有了新的标志性建筑,将越王楼、碧水寺街区打造为“城市地标新顶流”,绵阳人一直没停歇。

  2011年出台的《绵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越王楼—碧水寺历史文化街区”由越王楼、碧水寺、越王楼以北、绵山路以东、东兴路以西、越秀苑小区一线以南区域组合而成。根据规划设计方案及专家学者的建议,拟通过整体保护、改造、开发的方式,打造“以越王楼—碧水寺为核心,以唐文化(诗歌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为主题,集文化观光、体验、休闲、娱乐、商贸、文艺展销展演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历史文化街区。同时,绵投集团还将越王楼和三江半岛纳入景区当中,让清水文化、酒吧文化、夜经济带与历史文化紧密融合起来。

  目前,有关部门已完成了历史文化名楼、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打造。成功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加入中国名楼协会,成为十六大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会员之一。编撰出版了《越王楼丛书》、中国历史文化名楼越王楼卷的散文辞赋卷、楹联卷、词曲卷、传说故事卷等5本书籍。

  李德书说,绵阳目前迫切需要加大对越王楼景区的整体包装,希望尽快启动越王楼二期工程建设,将古绵州和现代绵阳串联起来,让越王楼真正成为绵阳城市地标新顶流。(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田明霞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