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 正文
锚定富裕路 一门心思朝前“犇”
发稿时间:2021-02-23 09:48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 随着天气的回暖,绵州大地的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各地抢抓时节,带着满满的“牛力”播撒“增收的种子”。

  原标题:牛年春回气象新 田间地头人倍忙

  锚定富裕路 一门心思朝前“犇”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

  随着天气的回暖,绵州大地的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各地抢抓时节,带着满满的“牛力”播撒“增收的种子”。

  游仙新桥镇:

  返乡种植多肉“90后”创业有成

  

  “现在给大家介绍的这株叫‘昂斯诺’……”2月19日,天气晴好,游仙区“90后”返乡创业青年宋康琳正忙着通过直播,向顾客推荐她的多肉。

  今年27岁的宋康琳是游仙区新桥镇人,因为大学时对多肉的“一见钟情”,开始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如今,她已经创业7年,组建了自己9人的团队,拥有占地10亩的4个大棚、410余种共计70余万株多肉,年销售额平均近百万元。

  “那是刚上大一的一个假期,和同学到多肉大棚参观。”没想到这一看,宋康琳便爱上了多肉。“我大学学的生物,除了上课、做实验,我都在研究多肉的种植。”宋康琳告诉记者,因为喜欢多肉,所以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开始多肉种植。

  “2016年春天,投入10万元购买了一批种子回来繁育,有个客户准备花100万元包走那批苗,因为舍不得犹豫再三拒绝了,结果没两天寒潮来袭,所有的苗都被冻死了。”那次经历,让宋康琳意识到自己对农业相关知识的匮乏,也意识到既然自己是要从事这项事业,就不能再局限于喜欢,于是她除了继续新品种培育,也开始着手周边的批发和网络零售。

  为了照顾好自己的多肉,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宋康琳搬到了农村。“我比较宅,刚到农村最不适应的就是没法点外卖,但是住在村里,可以节约两个小时的路程,这样我就可以多点时间来研究新品以及和客户交流。”宋康琳说,“要说辛苦身体上是有一点的,但是内心特别满足,通过这份事业我不仅能自己养活自己,还认识了有共同爱好的小伙伴,干自己喜欢的事儿特别有劲儿”。

  今年,宋康琳的多肉事业又有了新的方向,“我准备进行优质多肉培育,通过抖音直播主攻零售。”目前,宋康琳已集结了包括自己在内的4人团队进行研发,“高品质多肉目前在国内比较短缺,市场相对空白,我相信会有一片新的天地”。(赵丽娟 董瑶瑶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杜畅)

  三台海棠村:

  “尝鲜”产权流转“试水”振兴新路

  前不久,三台县金石镇泉源村村民欧阳勇刚来到三台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领到了自己的“农村集体产权交易鉴证书”。据悉,这是我市今年首本“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流转交易鉴证书”。

  这本鉴证书内容为欧阳勇刚以60.6万元/年的价格,获得金石镇海棠村生猪养殖场的5年经营权。“我在得知海棠村以生猪代养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时,便把以前承包工程积攒下来的370万元投进来参股。”欧阳勇刚告诉记者,养殖场消毒封闭、检验检疫目前已完成,现正加紧进场道路施工建设。

  如何尽快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变,这是海棠村面临的一个难题。海棠村两委经过集体协商,决定从建立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入手,利用省委组织部拨付的80万元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筹集资金400万元在村集体闲置土地上建设了生猪养殖场。养殖场占地面积8.2亩,规模圈舍2栋,配备自动化养殖配套设施,能规格养殖单批出栏2400头生猪。全村169户中有意愿并符合条件的脱贫户被全部纳入其中,依托龙头企业代养的营运模式,按照5:4:1的分配比例建立村集体、社会融资、脱贫户的利益链接模式。“日子更有奔头了!”海棠村村民吴永福高兴地说,“我们不仅能在养殖场就近打工,年底还能分红。”

  金石镇的“试水”,是三台农村集体资产首次入市参与产权流转交易。作为首个“尝鲜”的村集体,海棠村党支部书记张礼心怀忐忑,也满怀希望。“最后成交价格比预测的高了些,而且这样的操作程序更规范,村集体收益有保障。”张礼说,产业发展起来了,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村里将对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等,让海棠村环境一天比一天美。(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蒋炜)

在三泉村的兰花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花间忙碌。(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安峥 摄)

  安州三泉村:

  兰草生机盎然美了农户日子

  “好在幽兰径,无人亦自芳”,位于安州区塔水镇三泉村的兰花种植基地,二月正是盛花期,远远就能闻到满基地的淡雅馨香。

  2月22日,记者走进三泉村的兰草大棚,只见一盆盆碧绿的兰草生机盎然,工人们正在花间忙碌,时不时有外地人过来观赏和选购兰花。这儿的主人赵波是一位“兰花达人”,几年前他回到家乡种植兰草,如今建立了80余亩、20万株、全省颇具影响力的国兰基地,带动了5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赵波出生在素有“兰花村”美誉的塔水镇三泉村,十多年前中专毕业后就外出务工,成都、重庆、昆明……在回乡前,赵波一直从事园艺工作,主要以鲜切花种植、批发为主。随着父母年事渐高,家中独子的赵波开始思考返乡创业。2009年,他回到家乡开始从事兰草种植和研究,创办了绵阳三泉国兰科技有限公司。“从2016年开始逐渐形成现在的规模,目前有兰花80余亩,投资500余万元。”赵波向记者介绍,今年以来,仅兰花‘春剑’就卖了10多万元,预计年底有200多万的销售额。

  经过多年打拼,赵波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他的兰花基地吸纳了当地50多名村民务工。“今年,我打算将兰草种植规模扩大,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致富。”赵波告诉记者,三泉村有着相当适宜兰草种植的土地资源,适合发展兰草种植业,“一定要让更多老百姓吃上兰草这碗饭”。(王杨梅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安峥)

  北川青片乡:

  种子技术上山 播种绿色希望

  随着天气逐渐升温,日前,北川高山迎来了春耕播种的最佳时节。北川农业农村局联合科协将免费的500余吨种薯和科学技术指导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助力春耕播种。

  记者在青片乡街道上看见30多名群众相互协作,有序搬运种薯,不一会儿,就把数袋种薯搬上了转运小货车,大家喜笑颜开。在该乡高峰村,刚刚领到种薯的群众正忙着播种,挖土、栽种、灌溉,一派繁忙景象。

  据了解,此次北川农业农村局和科协不仅为群众免费提供了种薯,还指派技术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给予技术指导与帮助,助力老百姓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沿河村38岁的村民魏勇春告诉记者,这次他家共领了100斤种薯,自己只需要购买肥料与投工投劳就可以了。“今天趁着天气好,和家里人一起抓紧把马铃薯种了,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我们栽种,太感谢了。”

  除了青片乡,北川农业农村局和科协还为永安镇、片口乡等9个乡镇送去了免费种薯和技术指导。2021年,北川马铃薯播种面积可达8.5万亩,预计总产17万吨,仅此一项可实现增收3.5亿元。近年来,北川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精心培育,马铃薯生产也实现了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变。目前,北川已指派100余名技术员深入到各个乡镇村组进行了600余次技术指导,有效保障了老百姓的春耕生产。(吕黄梅 周奉吉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杨檎)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