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籍开国中将贺诚:一把手术刀为我军卫生事业屡建奇勋
发稿时间: 2021-12-12 11:55    来源: 绵阳日报

梓光社成员1925年合影。前排左起:左治生、许可经、李实、谭襄城、贺诚。后排左起:王蕴中、杨光昭、谭卫根、左道之。

  “开国中将贺诚,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军队卫生事业的领导者和奠基人,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我国的解放事业、卫生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三台县委党史研究室干部介绍,贺诚,又名贺宗霖,字润滋,1901年生,四川省三台县两河乡龙门垭(今属射洪市)人。

  在北京读书期间,贺诚与三台籍学生谭卫根、王蕴中、谭襄城、左道之、许可经等共同组织成立“梓光社”,并出版除旧播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梓光》。“这些刊物定期传回千里之外的家乡三台县,为马克思主义在三台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的《精神风范》对梓光社在三台县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了如此评介。

  

三台县革命历史展览馆展出的有关梓光社的介绍

  思想激进 走上革命道路

  贺诚出身中医骨科世家,家中早年略有田产,在当地还算过得去。1906年,贺诚入私塾读书。1916年就读于三台县城潼川中学。但由于社会动荡,贺诚家境日窘。其间,本乡地主贺金山霸占祠堂,横行乡里,贺诚的父亲贺隆旦嫉恶如仇,专门和贺金山对着干。贺金山唆使人将贺隆旦抓到祠堂痛打了一顿。血性十足的贺隆旦实在咽不下这口恶气,他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聪明好学的儿子贺诚身上。他砸锅卖铁供养贺诚读书,期望儿子将来衣锦还乡报仇。

  然而受“五四”运动“科学救国”理念的影响,贺诚却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违背父亲要他“做大官”的愿望,选择了医科大学。

  1922年,贺诚考入国立医专(今北京大学医学院),依靠贷款完成4年学业。当时,学校教学方法极为陈腐,既无课本又不发讲义,教师满口术语,学生不知所云。贺诚和同学王长熙发动全班同学建议校方印发讲义,废除笔记。校长汤尔和大骂贺诚等学生“不尊师长、不守校规”,甚至恼羞成怒地威胁说有“乱党”指使,必加严惩。贺诚领导学生们针锋相对,展开全校罢课。全北平学生趁势响应,很快从一校的学生运动发展到同全国学生、工人的政治运动结合起来,将成星火燎原之势。当局怕事态扩大,只好让汤尔和引咎辞职。

  在校期间,贺诚与谭卫根、王蕴中、王棣之、谭襄城、左道之、左治生、杨征辅、杨蕴璞、蒋瑞琪、谢藻祥、许可经、李味伯等往来甚密,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共同组织成立“梓光社”,并出版除旧播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梓光》。这些刊物传回千里之外的家乡三台县,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三台。

  在当年的医专,贺诚是出了名的“激进分子”:他带领同学们罢课,和陈腐守旧的校方斗争,并积极投身反曹锟贿选运动、欢迎孙中山北上运动、“五卅”运动、“三一八”等。不久,贺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就是在这一年,陈毅从法国回来,在贺诚栖身的潼川会馆,两人一见如故,操着满口川音彻夜长谈。

  贺诚这样思想激进的“赤色分子”,自然被校方深恶痛绝。在校期间他几次差点儿被清除出校,1926年夏面临毕业时,校方干脆将他列入被开除学生名单,连文凭也不发,理由是他欠了28元学费!贺诚将自己的处境报告了党组织。党组织随即给他指明了道路:现在北伐军正需要医生,带上党的介绍信去,比什么文凭都管用!

  “贺诚随后如怀揣一团青春激情的烈焰,直奔七月流火的广州。头上呼啸着隆隆不绝的枪声炮声,耳边激荡着风雷战鼓般的北伐军歌,在简陋的战地手术台上,在炮火连天的深沟战壕中,贺诚开始了悬壶济世的特殊实习……他手中的那把手术刀一经磨亮,就是为战争、为革命服务的。”市委党史研究室宣传科科长王仕春介绍,1926年夏,贺诚奉派赴广州,到国民革命军做医务工作,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12月11日凌晨,广州起义爆发。此前,贺诚已调任驻广州的第四军军医处医务主任。在起义开始前,他就暗中联络了一部分军官并作了宣传发动工作。起义一开始,他立即召集军医处人员,宣布参加起义。原军医处长等三名反动军官企图阻挠起义,被他果断处决。

  广州起义失败后,贺诚经花县、海陆丰、香港,辗转到达上海,在周恩来、陈赓领导下的党中央保卫部门工作。

  秘密斗争 创办达生医院

  1928年,受党中央指派,贺诚化名贺雨生,创办达生医院,掩护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等坚持秘密斗争。在这家医院里,他的“病人”是周恩来、邓小平、李立三、关向应……

  起初,人们以为这是一家普通的医院,因为这是一座外表看起来很普通的三层小楼,每个房间相互连通,一道后门直通另一条街区。很快,大家意识到了不同:医院除例行出诊看病外,专设了传染病房。门口密密麻麻摆满了各种消毒用具,病床上挂着详细的病历治疗卡,四处窗帘紧闭,弥漫着神秘与恐怖的气氛。一些特殊的传染病人一住进这里,便要严密保护,避免与外界接触。这让周围的邻居们不由得避而远之。更让大家感到诧异的是,医院的主人是一对年轻夫妻,他们除了像普通医生那样接诊、出诊外,还经常衣着鲜丽地出席各种社交场所。一时间,达生医院在邻居们眼中神秘起来了。

  白天,“贺医生”要么在诊所接诊,要么出诊;贺太太不是在诊所里帮忙,就是与弄堂里的一些太太们聚在一起聊天、拉家常,从太太们的口中探听一些风声。一次聊天中,贺太太得知弄堂的张太太和国民党一位高官太太是闺蜜,贺太太便有意向张太太示好,希望通过她接近国民党高官太太,探听有利的情报。贺诚夫妻俩连夜制定了一系列计划。

  通过张太太的引荐,贺太太认识了那位国民党高官太太,并成功取得其信任。一天,那位国民党高官在家里举办宴会,国民党高官太太便邀请了贺太太与先生出席。在这次宴会中,贺诚与妻子巧妙周旋,探听出许多对我党有用的情报。

  1929年,由于叛徒白鑫告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湃等同志被捕。陈赓立即组织在上海的地下党展开营救工作,达生医院成为陈赓武装营救彭湃的重要联络地。那一时期,陈赓等地下党员频繁出入达生医院。为避免引起注意,每次,地下党员都装成病人来求诊,贺诚也像一般医生一样问诊。在外人眼中,两人之间进行的是普通门诊活动,而就在这普通的门诊过程中,两人或用暗语或用纸条等形式有效地进行了信息的传递。由于情况发生急变,彭湃等人被提前杀害,武装营救行动失败。“叛徒白鑫将逃往意大利。”贺诚将收集到的情报及时准确地报告给陈赓,为武装队秘密处决叛徒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后来,周恩来考虑到贺诚等人的安全,决定立即将达生医院撤走。当时邓小平风趣地对贺诚说:“庙倒龙王在,换个地方照样呼风唤雨。”

  1930年初,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贺诚由上海到武汉,在法租界以开办华中大药房为掩护,建立中央军委长江五省总交通站,并为红军筹办大量药品和医疗器材;同年10月,因叛徒出卖,五省总交通站遭敌破坏,贺诚只身机智逃脱,重返上海。

  转战苏区 一台X光机故事多

  1931年初,贺诚奉命离开上海进入中央苏区,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军医处处长、红军总医院院长兼政治委员。红军初期的医疗条件相当艰苦,由于敌人严密封锁,部队药品、器材严重匮乏,手术台就搭在深山老林的茅棚中。看到红军战士英勇奋战无所畏惧,却要忍受病痛无情的折磨,贺诚心如刀割。他担任军委总军医处处长后,立即向毛泽东提出成立红军自己的卫生材料厂、军医学校,毛泽东表示赞同。中央军委很快予以批准,任命贺诚兼任校长并负责学校筹备工作。

  1931年11月20日,红军第一所军医学校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总军医处处长贺诚兼任校长。毛泽东确定了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的办学方针。1932年3月,军医学校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同年10月,贺诚任中央军委总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后兼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卫生管理局局长、红军卫生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

  1932年秋,中央军委决定将红军总军医处改为总卫生部,贺诚任部长。当时由于国民党的疯狂围剿和严密封锁,苏区的药品、食盐、粮食奇缺。贺诚筹建了红军第一个卫生材料厂,生产出了大量医用棉花、绷带、酒精和一般外科器械、西药、中药,特别是创造性地改良了剂型的中药,如把粉针剂改为片剂,更为部队所欢迎。红军前、后方的药品生产、购置和供应完全统一起来,使国民党实行的药品、医疗器械封锁遭到失败。长征前夕,总卫生部不但给部队预发了3个月的药品,还自带了200担药品器材,尽管当时的药品种类还不多,质量还不高,但是解决了红军创建以来严重缺药的问题,意义非凡。

  贺诚和红军初期的第一台X光机留下不少动人故事。这台德国制造的X光机,对于红军来说无异于价值连城的“国宝”。当时中央苏区很需要这样一台机器,上海地下党的同志费尽心机才搞到手,却无法通过重重封锁运进苏区。后来同志们把它装进棺材,假装运送灵柩才搬到了中央苏区。这台机器在苏区也立下了卓著功勋: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在第四次反围剿时,被敌机俯射打中右下腑,就亏了它才找到弹片。红军主力长征出发前三天,陈毅拄着一根拐杖一瘸一跛地来告别,周恩来这才知道出发前由于伤员太多,医院顾不上给他开刀,子弹还卡在腿骨上呢!周恩来立即找来军委卫生部长贺诚说明情况,贺诚马上赶到总医院,亲自给陈毅动了手术,取出一颗子弹头。

  长征一开始,贺诚就小心翼翼地呵护他这件宝贝,专门做了一个箱子把它装起来,由两个人抬着;附件则装在两个小箱子里,由一个人挑着。夜晚行军走在路上,贺诚怕它摔了,怕它碰了,前面还要人打着火把。

  从江西出发以来,经过频繁的行军战斗,那些兵工厂笨重的机器,造币厂、服装厂、印刷厂的各种设备早已丢得差不多了,但作为医生的贺诚深知这台X光机的重要性,无论如何也舍不得丢掉。遵义会议后,红军进一步轻装快进。贺诚对这台屡建奇勋的机器还是放不下。毛泽东知道了,只好把贺诚找来耐心谈话。贺诚第二天派人把这台宝贝藏到了一个贫苦农家。

  1937年6月,贺诚奉派护送王稼祥赴苏联就医,后留苏学习,先后就读于苏共中央民族殖民地问题研究学院、共产国际远东局党校和莫斯科中央医师进修学院。1945年9月回到张家口。后奉命赴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和政治委员,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东北军区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兼卫生部部长、政治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贺诚先后任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1958年,贺诚被授予中将军衔。1962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2年11月8日,贺诚在北京逝世。(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毅 胥江 文/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