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野战补充营中共特支:隐藏国民党内部 抗日前线显身手
发稿时间: 2021-12-05 08:32    来源: 绵阳日报

  1938年,中共四川省工委秘密在国民党22集团军绵阳野战补充营成立军人特别支部,书记刘景素,副书记陈延恩。军人特支直属中共四川省工委直接领导。

  “野战补充营地下党的建立和革命活动复杂曲折,至今想起来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的惊心动魄。”涪城区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杨剑翻看着泛黄的资料,惊心动魄的硝烟战火一幕幕出现在脑海中……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毅 胥江

  向往共产党野战补充营建立地下党组织

  涪城区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党史资料《中共绵阳市市中区党史资料汇编》记载,1938年初,由国民党41、45两军组成的22集团军在四川绵阳成立野战补充营,在黄埔军校第8期步兵科毕业的刘景素因抗日作战有功被调任营长,回四川绵阳招募新兵。

  杨剑介绍说,刘景素1911年2月出生在江油县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25年考入江油龙绵师范学校。《中共绵阳地方史大事记1919—1995》对江油龙绵师范学校是这样介绍的:这所学校实行免费入学,伙食、书籍等全部公费,因而工农子女多,学校中政治氛围浓厚。1930年,出于爱国爱民的朴素思想,刘景素投笔从戎,报考了黄埔军校第8期步兵科。毕业后,刘景素曾在川军41军孙震部任学兵队长、参谋、少校警卫连长等职。1937年“七七事变”后,刘景素开赴前线抗日。他目睹日本帝国主义侵我国土、杀我同胞、辱我民族、毁我文化……痛心疾首,义愤填膺。在山西和八路军并肩作战中,特别是他亲眼看到八路军歼灭日寇的平型关大捷后,深深体会到八路军才是真正的抗日军队,共产党才是真正的民族救星。

  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的《精神风范》中介绍,1938年,刘景素回四川接收新兵期间,经常借往返成都、绵阳两地招募新兵之机,到处寻找进步人士。后来,他在成都见到了早年在龙绵师范学校的同学邹凤平(时任中共四川省工委书记)。刘景素向邹凤平吐露了自己思想上的苦闷,倾诉了要求进步、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由于双方分别多年,邹凤平对刘景素的情况不够了解,没有急于对他的要求表态。

  1938年5月,地下党员甘道生(林蒙)经组织批准,从国民党四川省政府保安处第三科撤退出来。6月,邹凤平找甘道生谈话,把刘景素的情况作了介绍,要甘道生到刘景素营部生活一段时间,对刘景素进行仔细考察,如考察合格,时机成熟,可以吸收刘景素加入中国共产党。甘道生根据组织安排,到了绵阳刘景素的营部。

  杨剑介绍,甘道生在绵阳的一个多月中,对刘景素的经历和现实表现有了解后,认为刘景素的入党志愿是真诚的,是够入党条件的,就介绍他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和马列著作,如《大众哲学》《逻辑学》《联共党史简明教程》《资本论》等,并作了一些党的知识谈话,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正式吸收刘景素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7月,甘道生回到成都,向邹凤平作了汇报。党组织随后派做军事工作的周俊烈和驻绵部队几名党员联络。不久,省工委就派陈延恩来绵接收了刘景素等4人的党员关系,并组建军人特别支部,书记刘景素,副书记陈延恩。军人特支直属中共四川省工委直接领导。

  杨剑介绍,1938年8月,刘景素任补充团团长兼第一营营长,军人特别支部也改为总支,总支书记刘景素,总支副书记陈延恩。刘景素的党员关系绝对保密,和士兵党小组无任何联系,营里士兵党小组之间不发生横向联系,党组织处于地下秘密活动。

  刘景素在《绵阳野战补充营中共特支建立情况》中,对这段历史进行了介绍。

  传播进步思想野战补充营党员队伍不断壮大

  “党在部队中的任务,是在下级军官和士兵中发展组织,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建立民主制度,做到官兵一致,上下同心同德,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市委党史研究室宣传科科长王仕春介绍,在下级军官和士兵中发展党员主要是陈延恩和漆锐夫负责。《1938年绵阳接兵营党组织建立情况》记载,陈延恩到部队后,在补充营里的公开身份是文化教员、俱乐部主任,在部队接触面很宽;加之是以刘景素老同学身份出现于部队且与刘景素交往甚密,无人敢监视他,工作比较顺利。在补充营里,陈延恩发展党员20余人,在各连建立士兵小组:第一连党小组长温家福、第二连党小组长欧大发、第三连党小组长杨永寿、机枪连党小组长罗通……还有一批党员骨干,如青孟常、黄忠臣、兰泽民、熊虎等。漆锐夫到部队后,安排到补充团第三营。党给他的任务是做兵运工作,在三营各连队建立士兵小组。不久,部队中就有中共党员27人。党员陈元良在《略谈绵阳接兵营党组织情况》中,也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回忆。

  部队驻绵期间,组织了抗日宣传队,由陈元良负责领导,也抽调了一些党员参加宣传队。宣传队采取多种形式办墙报、画宣传画、写标语、演戏、唱革命歌曲等,广泛宣传抗日。刘景素也参加了宣传活动。一次,他经过事前准备,集合在绵阳招募的全体官兵夜行军30公里,到达江油青莲时,正赶上逢场,部队就上午开展街头宣传,包括演街头戏、时事演讲等,下午又步行返回绵阳。这种上下同心同德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的做法,在当时国民党部队中是罕见的,传播了先进思想和革命道理。

  刘景素的军营中,文娱活动很活跃。刘景素喜欢京戏,每逢军训之暇,营部锣鼓喧天,丝竹之声不绝,这种文娱活动打掉了旧军队中官兵之间的隔阂,为以后的革命工作奠定了基础。

  开赴抗日前线野战补充团配合新四军5师创建

  《中共绵阳市市中区党史资料汇编》记载,1938年冬,野战补充营奉命开赴襄阳、樊城抗日前线。行军途中,部队沿途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支部也多次会议研究这支部队今后的任务及关于加强自身理论学习以指导革命活动等问题。1939年初,部队到襄阳,正式编入国民党22集团军41军122师367旅731团。

  “这支部队由于有党的领导,经过宣传教育和训练以后,士气旺盛,抗日情绪很高,很有战斗力,在抗日作战中屡建战功。”杨剑介绍。

  1939年春,日寇聚集重兵,妄图消灭京山、钟祥、应城、随县、枣阳地区的抗日部队主力,直下襄樊,趁势入川。国民党五战区命令部队主力集结于大洪山阻敌前进。731团则由襄樊开赴大洪山南麓的袁家台子一带设防。这时,鄂中特委书记杨学诚以应城游击司令的公开身份来到731团,向刘景素传达华中局党委的秘密指示,要他在日寇进攻大洪山,国民党军队溃败撤退时,把他的野战补充团(731团)保留下来,协助新四军5师开辟大洪山游击根据地。刘景素当即表示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是年4月中旬,传来日寇大举向京山、襄樊进犯的消息,刘景素即时作了临战准备,当部队与日寇接火时,即向师部请求担任掩护任务,尔后即截断和师、旅的通讯联系,摆脱了师、旅的指挥,转入大洪山开展抗日游击战,独立行动。他们在大洪山袁家台子布置了一次伏击围歼战,消灭日军100多人,完成五战区右翼第一线部队安全转移的任务。当时,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向全战区发布了对731团的嘉奖令。

  这次战斗后,部队转移到大洪山深处的四漾泉驻扎休整,刘景素见到华中局领导陶铸。陶铸热情地握着刘景素的手说:“你的部队仗打得不错嘛,战士们士气旺盛,好好休整一下,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在绵阳招募的新兵战士在党的领导下,为打击日本侵略者,为开辟大洪山游击根据地,为新四军5师的创建作出了贡献。(史料由涪城区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