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 正文
科技城建设深耕创新驱动发展“试验田”
发稿时间:2021-01-27 07:51   来源: 绵阳日报

  原标题:激活创新主体 激发创新活力 壮大创新产业

  科技城建设深耕创新驱动发展“试验田”

  绵阳新闻网讯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绵阳在“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创造典型经验做法且受到国务院督查表扬”等3个方面工作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是国家创新驱动版图上的重要一块。绵阳已探索出了两用技术市场化再研发机制、大型国防科研仪器设备整合共享、协同通用技术标准创新机制、银行与企业风险共担的仪器设备信用贷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绵阳经验”。

  这只是我市以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科技城建设的一个缩影。2020年,科技城建设专项小组共承担9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年度目标。“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直通车”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巩固,绵阳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取得巨大成果,明确提出支持绵阳科技城探索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区,目前正开展相关政策文件起草工作。”科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还将高水平编制科技城“十四五”发展规划,积极争取更多创新资源布局科技城。

  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去年,我市全面落实《绵阳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拟制《绵阳市科技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并出台了《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推进8个重点领域的人才评价改革。同时,深入推进西南科技大学职务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实现12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以来累计实现36项国家发明专利转让或实施许可。

  瞪羚企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活力的重要指标。2020年初,省科技厅公布38家首批入选“瞪羚”企业,绵阳仅占一席。一年时间,境况改变。2020年第二批四川省瞪羚企业名单公布,成都和绵阳妥妥地占据绝对优势。其中,绵阳9家企业榜上有名,位列全省第二。

  量质齐升的背后是我市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去年以来,我市建成国省级重点实验室29家、国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家、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4家、国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6家。

  另外,我市还不断加大市级研发平台培育力度,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总数达141家。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186.26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6.52%,居全国城市首位。同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今年将超过480家。

  深化科技金融结合,我市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作用,9家风险补偿基金合作银行累计为198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05.59亿元;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达28家,推出科技金融产品52个,截至2020年9月底,全市科技贷款余额345.74亿元,科技企业贷款户数1811户。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绵阳高新区分中心成果转化线上平台基本建成;成立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绵阳高新区工作站……我市加速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按照《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截至2020年底,我市国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到10家,省级成果转化示范企业91家,以科技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郭若雪)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